中國兒童教育網小學教師專區剛剛推出,將逐步完善,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。
教育心理學認為:閱讀是一種由感覺、知覺、思維、想象、記憶等多種心理因素組成的復雜心理活動,在閱讀過程中,學生的個性、情趣、動機、興趣等心理因素也都直接起著調節作用。語文課堂教學活動的結果,不是讓學生機械地復述原文,而是通過學生興趣盎然的“品味”,從認讀——揣摩——自培——練習——學會——會學等一系列的閱讀實踐活動,達到培養學生認讀能力、理解能力、吸納能力、評價能力的目的。
認讀能力是指學生能準確、迅速辨認語言文學符號,并基本理解表面意義的能力,它是閱讀教學的基礎。我們在閱讀教學過程中,要根據學生認識事物的特點,學習語文和漢字本身的特點,置身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幫助學生掌握一定數量的文字和詞匯。
理解能力是閱讀教學過程中的核心,是指學生在認讀文字符號的基礎上,憑借原有的知識,經過比較、聯想分析、概括、判斷、推理等思維活動,去“品味”讀物的內容、思想、感情、意境、情趣等方面的能力。
吸納能力是指學生在閱讀過程中,調節心理因素,主動、積極地參與活動,把讀物中對自己有益的知識信息吸收并貯存在大腦中的能力。
評價能力是以理解能力為基礎,在學生大理閱讀,不斷積累之后,對讀物的內容、思想等方面做出理性評價的能力。
現就如何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,談幾點我的看法。
1、培養學生朗讀和背誦的習慣和能力。
閱讀教學,實際上是以閱讀文章為主,將字、詞、句、段、篇、聽、說、讀、寫融為一體的綜合訓練。因此,閱讀教學的重心應放在“讀”字上,(包括朗讀和默讀)以讀為本,以讀代講,以讀促進。課堂上應盡可能多的保證學生的讀書時間,盡可能增加學生的讀書機會,創設各種讀書環境,讓學生自由地讀,充分地讀,有感情地讀,使學生讀出情(感情),讀出形(形象),讀出意(意境),讀出味(品味),讀出神(神韻),在讀中整體感知,在讀中有所感悟,在讀中培養語感,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。
背誦是小學生的重要語文能力之一,也是積累語言的重要方法。在閱讀教學中要強化背誦訓練,交給學生背誦的方法,如理解式背誦,復述式背誦,再造想象背誦等。培養學生背誦佳詞妙句,古詩韻文,精彩片段的習慣和能力。學生讀得多,背得多,就能達到用豐富的書面語言來豐富學生不豐富的口頭語言,用規范的書面語言來規范學生不規范的口頭語言的目的。